婴儿期到学步儿期的发展

作者:张立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一、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分为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方面。大动作发展指儿童对在环境中进行四处移动的动作控制能力,如爬、站立、走。精细动作发展指对小动作的控制,例如抓握和够取。表1列出了北美婴儿和学步儿获得各种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平均年龄以及年龄范围,绝大多数儿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但在发展速度上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当儿童许多方面的动作技能的发展都严重滞后时,需要有所警示,寻求专家意见。

二、认知发展

1注意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觉醒时间非常短暂。随着婴儿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觉醒状态持续时间迅速增加,到6个月左右,婴儿在夜间能连续睡眠6-8个小时,白天有规律地睡两次,其余时间则醒着,这时婴儿的注意也在迅速发展起来。

0—1月个的新生儿更加偏爱简单明了的图形和人脸。

3个月左右,他们更偏好复杂刺激物,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非集中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

3-6个月时,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表现为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偏爱复杂和有意义的视察对象的特点,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他们的特别持久的注意和兴趣。

6-12个月时,婴儿的注意不再像6个月以前那样只表现在视觉方面,而是以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选择性够物、选择性抓握,选择性吸吮等。这一时期婴儿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与经验的支配,婴儿对熟悉的面孔微笑,对陌生面孔焦虑就是由经验和社会性认识控制的注意现象。

1岁以后,婴儿开始逐步掌握语言,表象开始发生,客体永存性概念开始完善,记忆与模仿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婴儿的注意能力继续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注意时间逐渐增长,最多20~30分钟。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广。这时的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分配有了较大发展,但不成熟。

2记忆

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对知识,技能可保持数天,数周。

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长时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表现为:长时记忆时间增长,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搜寻物体能力增强,出现大量模仿动作。

1岁以后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

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

三、语言发展

1准备说话阶段

在说出第一个词之前,婴儿已经具有了识别声音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区别语言和其他声音,还能分辨出所听到的语音中的因素。

咕咕声和咿呀语。2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发出类似元音的声音,称作咕咕声,到了4个月左右,咿呀语开始出现,婴儿能够重复发出一长串和谐的组合元音,如“bababababa”或“nananananana”。婴儿听人说话的能力也越来越强,7个月左右,咿呀语开始包括很多成熟的口语发音。10个月,咿呀语已经能够反映婴儿语言的一些声音和语调,其中有些转变成最初的词。

共同注意。出生时,婴儿会通过眼光接触和转移来发起交往,4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表现出共同注意,眼光朝向成人所看的同一个方向。10-11月,婴儿的共同注意更准确,他们知道别人的关注点会提供有关他们沟通意图的信息。经常经历这种共同注意的儿童能听懂更多的语言,做出有意义的手势,说出词语时间更早,词汇发展也更快。

2最早说出的词

7-12个月,婴儿开始理解词语的含义。

1岁左右,婴儿说出词,这些词一般包括重要他人(“妈妈”,“爸爸”)、动物(“猫”,“狗”)、移动的物体(“车”,“球”)、食物(“奶”,“苹果”)、熟悉的活动(“再见”,“多”)或熟悉的结果(“湿”,“热”)。

婴儿的前50个词,很少有静止的物体,如“桌子”或“花瓶”之类。这些词汇的出现有些可能与特定的认知成就相关,例如,学步儿在客体永久性上取得进步时,他们开始使用代表消失的词语“没了”,当他们能够解决感知运动问题时,会说出代表成功或失败的词语“好啦”。还有一些早期词汇与情绪有关。

孩子在1岁半刚说一个新词时,是不带感情的,为了学习,他们需要仔细听,情绪太强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随着词越说越好,他们开始将说话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到了2岁末,他们会使用“开心”,“生气”之类的词表达自己的情绪。

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学步儿的语言表达(儿童使用的词语)和语言理解(他们理解的词语)之间是有区别的,在所有年龄段,语言理解都要早于语言生成,说不出一个词并不意味着学步儿不理解这个词。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儿童所说的内容,就会低估他们的语言。

3双词句时期

说出词汇以后,儿童以平均每周1-3个词的速度增加词汇。18-24个月,儿童的词汇学习速度惊人,达到了每天1-2个词。当他们能说出200个词时,就开始会说两个词:“妈妈鞋”,“汽车走”。这样的双词模式被称作电报句,因为它像电报一样,省略了细节和不太重要的词,这一阶段主要是模仿成人的词语配对。

四、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1情绪的发展

婴儿出生后,只有两种基本的情绪唤醒状态:趋向愉快的刺激和回避不愉快的刺激。

2-3个月时,婴儿表现出社交微笑,能对人的面部表情做出反应。

3-5个月,婴儿会被成人逗得大笑,把面部表情知觉为有组织的模式,能把声音和面部表情传达的情绪匹配起来。

6-8个月,能很好地组织基本情绪,并富有变化性。更频繁地,在更多的情境中表达愤怒,恐惧,怯生开始出现,对不熟悉的成人表现出陌生人焦虑。因为依恋熟悉的养育者,开始出现分离焦虑。

8-12个月,理解他人情绪表达的能力提高,出现社交参照,面对不确定情境时主动地从可信赖的人那里寻求情绪信息。会对着惊奇、滑稽的表情大笑。

18-24个月,开始出现自我意识情感,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情感,如羞愧、尴尬、内疚和自豪等,这些情感可能会伤害或增强人的自我感。表达情感的词汇迅速发展,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婴儿开始知道,别人的情绪与他们自己的可能不同,表现出最初的共情信号。

2气质的发展

气质是儿童很早就会在行为风格上表现出来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宝宝喜欢笑,易于接近,也有的平静,谨慎。气质的研究者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通过研究提出气质的九个维度,并按九个维度,将某些特征分到一起,形成三种类型的气质:

易养型儿童:约占40%,在婴儿期能很快地形成日常生活习惯,通常较乐观,容易适应新环境。

难养型儿童:约占10%,生活习惯不规律,接受新经验较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

迟缓型儿童:约占15%,不活跃,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温和、抑制。心态消极,对新经验适应慢。

另外35%的儿童不能划分到上述三种类型,他们的气质是三种气质特征的不同组合。

2岁以后,根据早期气质做出的长期预测比较准确,因为这时儿童的反应风格已经比较确定了。

3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人对生活中特定人物的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联结,与这个人交往带来愉快体验,面临压力时会从这个人处得到安慰。6个月以后,婴儿依恋于能满足他需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当妈妈进入房间时,婴儿露出开心的微笑,抱起他时,会摸妈妈的脸和头发,当感到害怕时,会紧靠着妈妈,依偎在她怀里。

依恋的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0-6周,前依恋阶段。抓、微笑、哭、看成人的眼睛等本能的信号有助于宝宝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让成人来安慰他们。但这一时期宝宝还没有依恋母亲,他们还不介意被留在一个陌生人身边。

6周-8个月,正在形成的依恋阶段。婴儿开始对熟悉的养育者做出反应。例如,4个月的婴儿与母亲交往时,能自然地微笑、大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在妈妈抱他时能很快安静下来。这一阶段,婴儿与父母分开时仍然不表示抗议。

6-8个月到18个月-2岁,明确的依恋阶段。对熟悉养育者的依恋已非常明显,婴儿表现出分离焦虑,在他们依赖的成人离开时烦躁不安。在许多文化中,分离焦虑在6-15个月期间越来越严重。除了抗议父母离开,稍大些的婴儿还试图让他们一直在身边。他们爬近或走近她,跟随并爬到她身上。她们把依恋对象作为安全基地,对环境进行探索。

18个月-2岁以后,双向关系的形成。到2岁末,表征和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使婴儿开始理解父母的离开和返回,并能预测她的返回,分离抗议减少了。儿童开始于养育者协商,通过请求和说服改变养育者的目标。

4自我的发展

自我觉知

刚出生时,婴儿就感觉到他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是不同的,这种感觉随着知觉协调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1岁的时候,学步儿开始觉知自己身体的特征,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时,会做出傻乎乎的举动,饶有兴致地反复看,但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辨认镜中的自己。

2岁左右,儿童能够自我辨认,比如指着照片中的自己,用名字,“宝宝”或第一人称“我”来指代自己。

自我分类

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增强,在18-30个月,他们能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特质以及好坏形成分类自我。学步儿利用他们对这些社会分类的有限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行为。例如,18个月时,学步儿会选择适合他们性别的玩具,女孩选择娃娃和茶具,男孩选择卡车和小汽车。

自我控制 婴儿到学步儿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到自我控制的过程,12-18个月时,学步儿能够顺从成人的要求。2岁以后,随着表征、记忆、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稳定自我觉知的实现,学步儿逐渐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自己行为的人,有时会通过抵抗成人的指示来体现自主性。

参考书目: 劳拉·伯克, 陈会昌.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